死亡如此多情
2017年4月14日,职业生涯中第一次临终护理就这样不期而遇。
望着黎阿姨再也睁不开的眼,我不禁想起第一次的遇见。胖乎乎的阿姨从血液科转来MICU时,陌生的环境、满眼的仪器和看不见的家属,让她似乎有些茫然地无所适从。有一天隔壁床抢救,最后打包还吓到了她,转去过渡病房时黎阿姨一再诉说她当时的害怕和恐慌。而这一天,是阿姨自己被抢救,被打包。命运的轮转,时间的流逝,死亡的无情,来得如此之快。
这是我第一次遇到临终的病人,工作近三年,加上实习将近四年的时间,也曾去过急诊和ICU,但就像个幸运儿,死亡总是与我擦肩而过。当这一天第一次亲手给黎阿姨推肾上腺素时,我不再是个幸运儿了。眨眼间,阿姨的心率就从七十多次掉到了三十几次,然后就真的只剩一条直线了。最后的生命,就像握在手里的沙,不管我握得多紧,甚至奉上我的双手,仍然阻挡不了她的流逝。想起那本讲述死亡的书——《死亡如此多情》,其实,死亡从来无情,多情的是人!
耳边仍旧回响起黎阿姨丈夫的哭泣声,他那高大的身躯也在不停地颤抖,二十多年相濡以沫的感情就在这一刻到了极致,也到了终点。面对死亡,多情的是家属们!ICU里,有倾家荡产、举债度日的家长,只为那可能的一线生机;也有权衡利弊、无奈选择放弃的儿女们;有些家属会在最后的时刻将病人接回家,陪伴他们人生路的最后一程,也有不放弃一切努力,希望病人在ICU里奋斗到最后一刻的家属……这一切,只为那一丝的挽留。死亡是一个人的终结,也在每个家庭中上演,坚持还是放弃,是每个家庭慎重的选择,也饱含着每个家庭的深情。隔壁1床传来儿女们的鼓励声,却也阻止不了阿伯生命的离去,今日或明日。
ICU,对于许多人来说,是生命的最后一站,也是面对最多残酷考验的一站。“世界以痛吻我,我要报之以歌”,无情的病魔压不垮多情的病人。三十四岁的年轻生命,确诊白血病,生命只剩下九个月,最终还是在最好的年华里逝去。这位中山医的师兄,工作顺利,家庭幸福,刚刚买房结婚,白血病对他,对他新婚的妻子,对他年迈的父母,都是晴天霹雳。乐观积极的师兄一直坚持努力,希望可以撑过这个难关,最终还是败给了病魔。师兄死后,做了遗体捐献,将遗体捐给了中山医,捐给了培养他的母校,捐给了给予他无限关爱和帮助的中山医。死亡可以无情,心却可以多情!
第一次直面死亡,做足了四年的准备,我以为我会接受,可还是恍恍惚惚做了一晚的梦,梦里的我不停地抽血、给药,抽血、给药,却始终看不见阿姨的脸,似乎梦里也在拒绝黎阿姨的死亡。第二天与同事聊起,明明没有参与临终料理的她也一脸苍白的说她也是一晚的噩梦,再深入,却不愿回想,想来也是一个痛苦的梦。都说医院里的我们该习惯面对生死了,ICU里的我们更需要以理性冷静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生命的逝去。但见得越多,触动也就越大,其实医护人员才有一颗最柔软的心,一颗偏偏被坚硬的外壳包裹着的多情的心。
第一次的临终护理是不期而遇,但我也在这四年里一天天的准备着,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。这个世界上有喜剧就会有悲剧,有希望也会有失望,有出生也免不了死去。即便死亡无情,多情的人也会让世界充满温暖和希望。
(文/ MICU 胡小琴)